蓮城網4月2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通訊員 馮波)一季度,在湘潭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農口系統努力克服農產品價格穩中趨降、持續低溫陰雨寡照等諸多因素影響,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全市實現一產業增加值22.6億元,同比增長1.8%;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達到40億元,同比增長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5元,同比增長7.6%。4月21日,市農委通報了相關情況。
突出項目建設,發展后勁持續增強。今年列入全市重點項目庫的農業農村項目119個,截至目前開工建設41個,累計完成投資54.2億元,新引進項目4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15個,儲備項目63個。5個現代農業示范園計劃全年開工建設項目44個,投資13.6億元,已完成投資1.9億元。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設項目30101處,完成投資11.22億元,其中農村飲水安全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完成投資3.78億元。今年來,我市共爭取到位移民資金1.17億元,成功獲批國家第三批避險解困試點市,爭取項目資金6930萬元。
突出土地改革,規模效益明顯提升。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是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一季度,全市新增耕地流轉面積2.1萬畝,流轉比例達到48.7%,其中流轉1000畝以上的項目12個,500畝以上的項目15個,100畝以上的項目15個。7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村”新增土地流轉7900畝,農民入股率達到80%以上。新成立的梅林橋生態農業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在梅林橋流轉土地2400畝,引進步步高等建設優質精細蔬菜生產基地;金陽集團在韶山注冊成立金景風農業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在清溪、如意等3個村流轉土地1348畝,打造優質特色葡萄種植基地;華綠公司投資2000萬元,在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新增流轉土地1539畝,打造綠色高檔優質稻種植基地。
突出融合發展,農業新業態不斷涌現。今年來,我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快,休閑農業、“互聯網+農業”等農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一季度休閑農業實現總收入5.5億元,增長8.5%,相當于為全市農民人均貢獻毛利潤200元;賞花、品茶等鄉村旅游節會形勢喜人,其中“中國第十四屆杜鵑花展暨大美湘潭美麗鄉村踏春節”吸引游客11萬人次。全市農村地區網絡購銷總額逾17億元,其中農產品4.8億元,雨湖區成功獲批全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試點區。
突出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持續深入。去年,我市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較好成績,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市”稱號。在此基礎上,今年扶貧工作的領導力度、投入力度、調度力度、督查力度、宣傳力度持續加大。截至目前,全市1萬余名機關黨員干部已完成第一輪入戶走訪和幫扶活動;有11個省定貧困村的光伏發電站建設項目完成申報,正在選址;216戶貧困戶與3個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簽訂了合同;已組織“送技能”上門宣傳478人次,組織參加技能培訓811人;開展干部駐村情況等專項督查3次,印發督查通報2期,督辦整改問題60余個。4月1日起,城市兩區和韶山市城鄉低保提高40元/月,湘潭縣、湘鄉市農村低保提高100元/月,兜底保障水平遠高于國家脫貧線。4月17日,全市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督查巡查機制等文件。
突出春耕生產,農業結構逐步優化。市農委統計資料顯示,全市農資、農藥、農膜備貨充足,價格穩中有降,完成早稻集中育秧52.5萬畝,預計早稻播種面積150萬畝;已落實經濟作物種植面積48.6萬畝,湘蓮種植面積7.3萬畝,較去年新增3000畝左右。一季度,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26萬畝,其中梅林橋2000畝蔬菜專業基地改擴建項目正在實施。
市農委負責人介紹,二季度是各項工作全面鋪開的高峰期,全市各地將重點圍繞五大片區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脫貧攻堅、美麗鄉村行動等開展工作。狠抓項目建設,按時間節點完成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任務,積極開展脫貧攻堅突出問題集中整改行動,保質保量完成農業農村工作季度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