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城網5月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洪靜雯)誠信,是商家的金字招牌,也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更是社會尋求的價值公約數。當前,商事制度改革力度持續加大,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正在不斷完善。在此背景下,誠信的企業能享受到怎樣的政策紅利?失信企業會面臨何種處罰?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展開了采訪。
誠信企業,將享受更多政策紅利
“對誠信企業在辦理有關行政許可事項申請時,優先受理審查處理,加快辦理進度;在實施財政性資金項目安排、招商引資配套優惠政策等各類政府優惠政策中,在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銀行信貸、稅收優惠中均優先考慮誠信市場主體;在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領域,對誠信個人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便利……”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監管科相關負責人朱曉紅向我們展示的相關文件中,不難看出我國對于企業的誠信已經進入到實際操作層面。
“人無信不立”,這是中華民族的千古信條,但現在正面臨極大挑戰。隨著公眾對社會誠信現狀評價的走低,由誠信缺失引發的危機使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回歸誠信。
近年來,全國上下都在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去年,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在紅盾信息網上增加了一個“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欄目,公眾可以通過該欄目或鏈接查詢到全市市場主體基本信息、中國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企業名單、國家和省市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名單等。
隨著這些社會信用體系的建成,今后,誠信將會是企業發展的分水嶺。
簡易注銷,讓誠信企業駛入退市“快車道”?
今年3月1日,我市推行了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該項措施旨在著力解決“入市容易退市難”的問題,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
按照現行《公司法》規定,無論企業是否有債權債務、是否經營過,注銷都得按照程序“慢慢來”:一般需要經過清算組備案、報紙公告、正式注銷等手續,程序繁瑣復雜、周期又長,來來回回至少需要兩個月。市工商局注冊分局的一份統計數據,印證了企業“退出難”的事實:2016年,我市主動申請辦理注銷的企業不到1100家。
新規實施后,4類企業符合兩個條件便可申請簡易注銷。即對領取營業執照后未開展經營活動、申請注銷登記前未發生債權債務或已將債權債務清算完結的有限責任公司、非公司企業法人、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由其自主選擇適用一般注銷程序或簡易注銷程序。同時,人民法院裁定強制清算或裁定宣告破產的,有關企業清算組、企業管理人可持人民法院終結強制清算程序的裁定或終結破產程序的裁定,也可申請辦理簡易注銷登記。
現在,申請簡易注銷程序的企業主只需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將公司注銷情況進行公告展示,無需任何費用。同時,簡易注銷程序還一改以往需要事先辦理清算組備案等材料,只需提交4份基本材料即可。
雖然是一份企業的“死亡證明”,但此次改革,也將“誠信”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推進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信息公開、保障債權人利益、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優化注銷流程、減少申請文件,實現市場主體退出的便利化。與傳統的企業注銷機制相比,新規對于企業的誠信要求更加嚴格?!笔泄ど叹肿苑志重撠熑吮硎?,在簡易注銷登記過程中,申請企業雖可免于向登記機關提交清算報告、清稅證明等材料,但又新增一個特殊的環節:引入了企業承諾制。
企業申請簡易注銷須提交全體投資人簽署的《全體投資人承諾書》,企業應當對其公告的擬申請簡易注銷登記和全體投資人承諾、向登記機關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該項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只有具備“誠信”資質的企業才可享受注銷政策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