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早就不做半份菜了?!痹诤D鲜『?谑邪埪芬患也宛^,面對消費者提出的點半份菜的要求,店家如是回應。自2013年全國開展“光盤行動”以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但如今,曾經風行一時的半份菜越來越難見蹤影。
四年前,“光盤行動”從線上走到線下;四年后,厲行節約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然而,昔日風行一時的半份菜,如今卻難覓其蹤,半份菜何以受冷落,值得引起我們的思索。
從記者調查來看,曾經受到消費者肯定與追捧的半份菜之所以逐漸退出飯店酒樓的餐桌,并非是消費者不再歡迎半份菜了,主要是餐飲企業自己的問題。用一些餐飲業內人士的說法,餐廳的半份菜偃旗息鼓,主要原因是成本因素考量。做半份菜或例份菜,制作、綜合成本相對于整份菜并沒明顯減少,反而還得增加餐盤使用量與餐廳服務次數,所以餐飲企業自然也就沒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所謂在商言商,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無可厚非,畢竟企業的經營要考慮成本,要考慮利潤,自然是怎么樣成本更低、利潤更高,就怎么來。但精明的商家不要忘了,顧客是上帝,提供最周到貼心的服務才能抓住顧客,贏得回頭客。雖然經營業績是餐廳的生存之本,沒有盈利難談其他。但是半份菜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必然有強烈的市場需求,誰能做好半份菜生意,經營業績想必也不會差。相反,餐飲企業出于成本考量逼半份菜隱退,會流失部分節儉意識強烈的顧客,弊大于利。
眼下,有些“私房菜”餐廳頗受年輕消費者歡迎,除了菜肴本身外,它們的服務方式也很有特色:沒有菜單,吃什么、吃多少,全部由餐廳負責人說了算。這聽起來霸道,但據實際吃過的消費者反映:“一點都不浪費?!币驗椴蛷d負責人在替消費者做主時,既考慮消費者的胃口,更根據實際的用餐人數和食量大小確定菜單。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全吃飽,不浪費”,從而受到消費者認可。相比之下,有的餐廳對消費者點菜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并不在乎消費者的選擇是否合適;更有的餐廳一味追求營業額,巴不得消費者點得越多越好,壓根不考慮浪費問題。這顯然不是正確的“生意經”,也無助于減少餐飲環節的浪費現象。
筆者以為,要減少“舌尖上的浪費”,餐飲企業責無旁貸。如果餐飲企業能真正站在顧客的角度,一方面通過標語、海報引導消費者理性點餐;另一方面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光盤有獎、浪費加罰等舉措,切實把半份菜當做一種經營理念,讓半份菜成為餐桌常態,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