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城網5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麗 通訊員 莫宏文)近日,市統計局農業科發布的一季度農業經濟數據顯示,我市第一產業增加值穩步提升,春耕生產進展順利,全市農業生產取得良好開局。
今年以來,我市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年工作目標,努力提升“三農”服務水平,積極引導農民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第一產業增加值穩步增長。
一季度,全市共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3.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4億元,增長1.8%;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達40.2億元,增長7%。在相關項目資金推動下,我市生豬、糧食、竹木加工等幾大主導產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很大程度消化了當地的農產品資源,一定程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春耕生產進展順利。1-3月,全市供銷社系統共完成農資銷售4260萬元,預計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積52.5萬畝,早稻播種面積可達150萬畝,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業節會和休閑農業發展加快,質量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僅中國第十四屆杜鵑花展暨大美湘潭美麗鄉村踏春節就吸引游客11萬人次。1-3月,全市休閑農業預計實現總收入5.5億元,增長8.5%;與此同時,我市農產品出口形勢喜人。全市農村地區網絡購銷總額逾17億元,其中農產品4.8億元,雨湖區獲批2017年“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試點區(縣)。
一季度全市農村經濟運行態勢來勢較好,但也存在農村土地流轉的瓶頸需突破、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缺口較大等問題,為此,市統計局農業科相關負責人建議,我市要充分利用中央相關涉農政策,加強項目建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引導農民合理實行土地流轉,不斷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進集約化、規?;?、標準化生產,形成規模效益;盡快發揮農發基金的投融資功能,抓好企業幫扶,解決發展難題;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伸引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以先進的工業技術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確保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