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不同類型、不同層級媒體定位,統籌推進媒體結構調整和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和媒體集團。
●推動社會治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強化公共政策的價值導向,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風險評估和糾偏機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資源共建共享,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更多的傳承載體、傳播渠道和傳習人群,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7日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迫切需要補齊文化發展短板、實現文化小康,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做優做強做大一批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十三五”末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建立健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機制
《綱要》指出,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管理。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考核、督查、問責機制;推動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開設意識形態工作課程和講座;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建立健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機制,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做強做大主流輿論。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主流輿論矩陣;加強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等重點新聞媒體建設,提高宣傳報道專業化水平;綜合運用微博、微信、移動新聞客戶端等傳播方式,拓展主流輿論傳播空間;建立和完善民意調查等制度;做好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和權威信息發布,把握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建立完善網絡版權使用機制
《綱要》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扶持重點主流媒體創新思路,推動融合發展盡快從相“加”邁向相“融”,形成新型傳播模式;支持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建設統一指揮調度的融媒體中心、全媒體采編平臺等“中央廚房”,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生產全媒體產品。明確不同類型、不同層級媒體定位,統籌推進媒體結構調整和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和媒體集團。
建立完善網絡版權使用機制;加強互聯網信息搜索引擎、即時通信工具、移動新聞客戶端等管理,明確微博、微信等的運營主體對所傳播內容的主體責任。
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
《綱要》指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推動公正文明執法司法,彰顯社會主流價值。推動社會治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強化公共政策的價值導向,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風險評估和糾偏機制。
加強和改進群眾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應對解讀,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組織開展理論宣講和形勢政策教育,設計有特色有實效的活動載體。推動基層黨組織、基層單位、城鄉社區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綱要》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資源共建共享。統籌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和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避免重復建設。整合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普普法、體育健身等資源,建設鄉鎮(街道)、村(社區)的綜合文化服務設施。合理利用歷史街區、民宅村落、閑置廠房等,興辦公共文化項目。以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為中心推進總分館制。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推動中華文化現代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更多的傳承載體、傳播渠道和傳習人群,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建立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家制度
《綱要》指出,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設,全面提高能力素質,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文化人才隊伍。
培養造就高層次人才。加強領軍人才建設,建立健全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家制度,培養集聚一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造就一批人民喜愛、有國際影響的學術大家、藝術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加強新聞出版傳媒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實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高端人才培養計劃,壯大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隊伍。 據新華社